车挂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车挂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变迁中的云南山村去镇上买米

发布时间:2021-01-21 14:55:36 阅读: 来源:车挂厂家

变迁中的云南山村:去镇上买米

春节回家,父亲开玩笑说,原本可以开着“车”去接我。父亲所说的车是他去年购买的三轮摩托车,本村去年共有6户人家购买这种类型的车。他们并没有取得驾照,因此他们往城里驾车的最远距离是乡镇,而山间小路是他们常去之地。  三轮摩托车很适合家乡的路况和生产。我的家乡在云南,村庄坐落在山坡上,山路狭窄而崎岖。根据当地的派出所的户籍档案资料,村庄共有48户人家,共计204余人。全国的城镇化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故乡的面貌变化尚小:四分之三的人家(35户)依然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生活。

城镇化将年轻一代席卷到城里,但他们的户籍几乎都未迁出。留在村庄最年轻的一对夫妻分别出生于1984年、1988年,而更多的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在35户常住人口中共计61人的主要劳力中,超过50岁的有26人,处于40-50岁的区间的有28人。  他们是村庄最后的留守者并且还会坚守下去,因为年龄渐长,他们在运输工具、农作物种植、牲畜养殖方面或主动或被动地做出改变。  运输工具的改变:三轮车集中出现  此次春节回家,山间小路经常碰到三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的前端仅供一人驾驶,后方是一个长约2米、宽约1.5米的敞篷车厢,载重量为500千克。车厢可以载人,也可以运送货物,成为了今年家乡新的运输工作。  根据我的统计,全村常驻人口里面有6户人家购买了三轮摩托车,占到全部常住户数的17%。这些三轮摩托车由男村民驾驶, 6人几乎都无驾照。同时,村里有3户人家购买了拖拉机,如果将这部分数量计入,则全村购买了三轮摩托车或拖拉机的户数占比达到26%。与三轮摩托车驾驶者不同,他们拥有驾照。拖拉机驾驶者除了运送自家的粮食、物品之外,也会接一些市场上的运输业务。  在我的记忆里,家乡的运输工具经历了三次主要变迁过程:最早是人力,然后是畜力(包括牛和驴),现在则更多地由物力(机动车)承担。当然,三者并不是完全排斥,运用人力的同时可能也运用畜力或者物力,根据路况等因素会形成两两组合甚至三者一起使用的情形。  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胡豆。早期主要由父辈从山上挑至家里,然后再由家里担至镇上出售,这时候父辈的年龄在30岁左右。第二阶段主要依靠驴驮或者牛车拉至家中,再统一由机动车拉到镇上,这时父辈的年龄在40岁左右。  当父辈的年龄将近50岁的时候,他们在去年先后购进了6辆三轮摩托车。从年龄来看,6位三轮摩托车驾驶者中仅有1人的年龄不足50岁,年龄最长者为64岁。拖拉机的驾驶者的年龄相对小些,3人中有2人的年龄低于50岁。  虽然三种运输工具在变迁,但是操作者为同一批人。驾驶三轮摩托车固然有方便、快捷、生活水平提高的因素,年龄的增长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年过半百的村民已无力长途挑担胡豆及其他农作物。  对于他们而言,体积小的三轮摩托车既可以将农作物运至镇上去售,更重要的是可以在云南的田间小路、山路上行驶,减少人力负重的路程,同时三轮车的运载量又比畜力要大,因而一年间村里增加了六辆三轮车。未来,村里三轮车的数量还可能增加。  农作物种植种类改变:不再种植水稻  回家期间的一个乡镇赶集日,母亲让我和她一起到集镇上买米。我当时非常震惊: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家里基本上每年都会出售一些稻米;村里的人也常说,米一般是城里人才买的,对于农村人而言是,买米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来到家乡往常培育秧苗的地方,我才看到原本在春节前后应该绿油油一片的“秧田”已然不在:35户常住人家中只有2户人家培育了秧苗。换言之,今年只有不到6%的人家会继续种植水稻,而在两年前这一种植比例几乎是100%。  不种水稻的一个直接原因是干旱缺水,这在云南已持续多年。2013年之时,当问到为何减少水稻种植之时,村民还会有一些无奈的回答:没办法,缺水。而现在村民给我的答案是:太累了、不划算。  种植水稻需要“引水泡田”。水库拉闸放水之时,不论白天黑夜,村民必须夜以继日驾着耕牛犁田,以使梯田不至于坍塌进而将水留在自家梯田中。如此劳作下来,健壮的男村民也要歇上一整天。  而现在常住村里的61个主要劳力有48人岁数在50岁上下,已无体力如此折腾。我小的时候,年龄超过50岁的村民也会将自家梯田交予年轻的村民打理并向其收取一定的粮食。但现今几无年轻村民并且年轻村民也不愿多种,因此不种水稻成为大多村民的选择。  与种植水稻相比,种植玉米因为相对较清闲而为村民所选择。虽然玉米的价格较稻谷低,但种植玉米之后可以在下一季早些收获胡豆,以弥补差价甚至有所盈余。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年轻一代在外上学或务工,常住人口减少,对水稻的需求也降低。  因为不再种植水稻,村里35户常住人家里已经有9户将农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水牛出售,占比达26%。出售水牛的农户也没有再次购进水牛的计划,这也意味着这些农户基本不会再种植水稻。另外由于年龄的限制,种植水稻的村民可能越来越少,甚至不再种植。值得注意的是,出售水牛的农户中3户购置了三轮车和拖拉机,运输方式上也将由牛车改为机动车。  牲畜养殖种类的改变:从养猪到养羊  牲畜饲养方面,除了将水牛出售之外,饲养的主要牲畜种类从生猪变成了山羊。在2012年之前,几乎70%的常住家庭都养殖1头生育仔猪的母猪和若干头待出售的壮猪。而现在,70%的家庭都养殖了山羊。  一个直接的原因是猪的价格下跌而山羊的价格上涨。虽然山羊的价格从去年6月底有所下降,但是村民养殖山羊的热情并未减少,而养殖猪的数量的依然很少。由此可以看出,山羊在一个老龄化的村落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  猪和山羊的主要食料是玉米。在食料一定的情况下,饲养猪的数量和山羊的数量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前者的数量多了,后者的数量必定减少。猪主要是圈养,而山羊可以放养并且食材不局限于玉米,因此可以在放养山羊与种植玉米、饲养生猪之间做出选择。  当村民逐渐老去时,他们倾向于选择饲养更多的山羊,因为他们的闲暇时间增多,放养山羊比种植玉米更为轻松。同时山羊更具灵性,在放养的过程中,山羊会和村民形成“亲密”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慰藉孤独老人的内心。  在本村常住人口中,饲养山羊年龄最大的一对夫妇的年纪分别是70岁、68岁。他们的三个儿女在外工作,仅有他们两人住在村中。他们养殖山羊的数量是11头,而养殖壮猪的数量仅仅是1头。养殖的壮猪由以前的出售变成了仅供自家享用—或用于宰年猪,或用于婚礼、葬礼。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

莎普爱思滴眼液